話是這麼說的,可大夥心裡都有數,接手一個地方就要對一個地方的百姓負責。
眼下九鬥等地還在重建中,正常恢複秩序也需要時間。而且這還隻是恢複到最基礎能住人的狀態,接下來還得搞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又得耗費不少功夫。
這些縣城選在這會兒過來投誠,算是好事,但也是種負擔。
好的是讓她們地盤擴大了,人手增加了。
負擔則是她們要考慮到的事情越來越多,一個人得掰成八瓣用。
前段時間鐵柱那邊求助,她們還派了些人過去牙地,幫忙開采石油,又是走了不少人。
棗兒按著額角,思索片刻說道:“投誠我們可以接受,不過短期內,我們隻能提供一些資源支持與政策指導,具體管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不然肯定顧不過來。”
當然,為了避免有人隻想投誠占好處,背地裡卻不願緊跟她們的腳步做事,棗兒打算每隔一段時間就派人去暗訪,做做檢查工作,處理掉一些陽奉陰違的人。
“接下來這段時間,咱們得再招些人手。”她歎了口氣道。
之前在接手平澤時,棗兒她們的主事團隊就擴招過一次。
看這次九鬥的情況,她們可以設立一些新部門,再次開啟選拔。
招人工作很快開展。
這次設立的新部門,每個下麵都有許多分支,分的很細,因為這樣方便將具體任務落到實處。
就拿水務部門來說,原有的兩個大部門分彆是縣城水務和農村水利。
一個負責城市用水相關,一個負責農村灌溉。
每個分部門又有總部和區域之分。
根據這次的情況,水務部下麵又新增了一個治水部門,細分了防洪、水土保持等分部。
招人公告很快發布出去,在百姓之間傳播開來。
方軍的相關考核不看出身,看的是考試成績,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能。
部門的工作不是鐵飯碗。因為部門內的日常考核十分嚴格,懈怠不作為的話就有被丟下的可能。
工作要求雖然多,但能進去的話,條件待遇自然沒的說。
更彆說這可是方君麾下的主係隊伍。隻要是知道方君的人,都能明白這是一份怎樣的榮耀與認可。
很快,符合條件的百姓們就爭先恐後報名。
哪怕工作地點在九鬥。
人們都知道那裡剛受過災,還是個建設不夠完善的縣城,比起興和來說,基礎設施差得很遠。
可依然沒有阻擋住大家的熱情。
這次招人的陣仗很大,機會自然也多。
興和等地的百姓受教育時間更長,參加紙麵上的考試就很吃香,有不少人都報名通過了考核。
通過的這些人裡,有的曾在縣裡賣小吃,有的曾是流離失所的難民,有的是地裡刨食的草根……
如今,大家都因為方君提供的學習機
會(),獲得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工作?[()]?『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對此心懷感恩。
看到他們的成功,其他人也都被觸動到了。
以前大夥身邊不是沒人改頭換麵,但畢竟隻有少數。
有方君在,縣裡多了許多工作機會和利民的設施,百姓們的日子本就過得越來越好。
因為縣裡的工作模式,以前考成主事的機會不多,頂多就是去福利鋪裡工作,那雖然是好地方,但也不到叫人豔羨不已的地步。
往常,大夥一直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的感觸並不算深刻。
可是如今,在縣裡走一圈,周圍的鄰居親友,處處都能看到通過考核當上小主事的熟人。再一看那些考過的人,精氣神好像都不一樣了,大夥就徹底認識到了學習的力量。
與自己一樣的人爬到了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美的風景。自己還是百姓中的一個,可對方已經搖身一變成了能參與縣城規劃的主事。
他都可以做到,我又為何不行?
往常在學習上有些懈怠的人,都被這種想法激起了好勝心。
縣城的學習氛圍空前未有地濃鬱起來。
畢竟主事們可是說了,如今正是發展的好時候,後麵類似的機會大把有,他們錯過了這次,一定不能再錯過下次!
興和的百姓們發憤圖強,為方軍崛起而讀書。
而九鬥等地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些地方一直忙著重建工作,教育還沒鋪開,常規的考試並沒有太大優勢。
不過,因為水務部門的特殊性,九鬥本地有不少水性好、會特殊技能,或是對沙河習性較為了解的百姓都獲得了錄用的機會。
起初,這些百姓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與的,沒成想真得到了這樣的好工作,一時都覺得不敢置信。
這種感覺,與其說是驚喜,不如說是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體內的血徹底震蕩起來。
這次被錄用的人裡,幾乎所有人都在這次天災中失去了親人。
人禍尚有複仇的希望。
可奪走他們親人性命的是沙河,他們又該如何向一條河流複仇呢?
如今,機會卻來了。
這個“水利部門”的工作,就是治理沙河。
將沙河治好了,讓它再也不能發大水,以後也不會有人再因此失去至親,這也算是“複仇”了吧。
沙河不會再吞人了。死去的親人若是地下有知,會感到寬慰些嗎?
-
新部門的人員很快配齊,各方麵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修護堤壩,放淤沙改良水土……
與此同時,棗兒她們還圍繞沙河開發了一些新的產業。
比如說養魚。
恰好盛珺的生鮮區這些天刷出了一批鯉魚和鰱魚苗,可以放到沙河中下遊地區養殖。
這些魚中,鯉魚表現最為突出,可以養出很好的品質。
大夥
() 在發現這點後,就謀劃著日後將它作為沙河的主要特色來培養,日後也能幫地方打出些許名氣。
除了養魚,沙河的灘地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棗兒她們自己找路子弄來了一批蝦蟹,又挑了蛋雞和柴鴨的苗子來養。
雞鴨可以在灘塗覓食,養出來肉質鮮嫩緊致。糞便又能改良土壤,作有機肥,可謂是一舉多得。
沙河周邊的部分地區還很適合種植牧草,拉克申他們去探查半天,最後選出了幾塊合適的地方,後麵就專門種牧草用。
可以說,城裡的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
之前盛珺說要安置在九鬥的售貨機已經落地,給棗兒她們減輕了不少運輸上的工作量。
雖說運輸沒那麼頭疼了,可吃飯的嘴一多,每日各地的消耗加起來也著實不是小數目。
棗兒她們又擴大了商隊,想儘辦法四處弄錢,為了更好地經商搞運輸,修運河的計劃也被提上來了。
要修運河,九鬥等一片沿河地區就也有了打造碼頭的計劃。
重建縣城時,碼頭的區域也做了基礎建設,等後續有資源就可以仔細修建起來。
修運河的事暫且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