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至孝,老師聽了殿下此言必定十分欣慰。”蕭臨光看著麵前這一堆仍舊是斷壁殘垣的廢墟也能眼皮不眨一下誇出聲。()
李長安不由撲哧一笑,心想蕭臨光說話實在好聽,倒是有做佞臣的資質。
?金玉滿庭提醒您《穿唐後,我和導師麵麵相覷》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又撇了一眼蕭臨光俊美的側臉,更加確定了他有做佞臣的資質。
在大唐做佞臣也不容易,說話得好聽,還得有一張好看的臉。畢竟就連李林甫,年輕時候也有一張能吃軟飯的俊臉。
“老師竟然也能讓你喚一聲‘老師’?”李長安注意到了蕭臨光也喚沈初老師,一時間有些吃醋。
蕭臨光眨眨眼,笑道:“臣送了沈先生兩幅二王父子真跡,沈先生便讓臣喚老師了。”
李長安露出譴責的表情:“什麼,這麼容易就被收買了,道德在何處?底線在何處?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又在何處?”
可惡,老師居然瞞得這麼好,有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也不喊上她這個學生一起細細品鑒,居然吃獨食!
雖然因為太宗皇帝喜歡王羲之,皇帝私庫之中也藏了不少王羲之真跡,可好東西誰會嫌多呢。
“二王真跡,臣家中還藏著許多幅,殿下若是喜歡,臣從家中拿幾幅獻給殿下品鑒就是了。”蕭臨光眼尾上揚。
他家雖然人少,也算不上一流世家了,可祖上顯赫過。以搞文學出名的帝王家族,除去曹氏三父子之外,就是齊梁兩朝蕭氏帝王了,而且曹氏父子隻有兩代帝王,蕭氏可是出了二十一位帝王,舉國之力搜集文學作品滿足“私欲”。雖一部分在戰亂之中流失了,可大部分都還被家族保存完好。
……畢竟比起皇位來說,還是藏書藏品容易搬走。逃難帶不了土地和皇位,但是能帶著藏書。
“臣之家,與王謝二家同時發家,家中子弟又代代好文,祖上亦有與二王、謝靈運交好的子弟,家中藏有不少二王真跡和謝靈運手書。”
蕭臨光看著麵前的斷壁殘垣還有些感慨:“昔日王謝顯赫,如今也都沒落了,王羲之與謝靈運倘若還在世,必定會氣憤子孫無能。”
王羲之的王家不是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而是琅琊王氏。蘭陵蕭氏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並稱四大僑姓,如今隻剩下了蘭陵蕭氏……蕭臨光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曆代祖宗都很會選陣營。
他也沒給祖宗丟人,蕭臨光看著站在自己身前半步的李長安,微微揚起了唇角。
“臣家中藏書無數,自晉以來所成天下之書,藏有十之八九,漢朝四百年典籍,臣家中亦藏有許多。漢之前成書的典籍也有一些,臣之祖昭明太子所編撰《昭明文選》,收錄自先秦至齊梁幾百年間的七百餘篇作品,為編撰此書昭明太子曾收集天下典籍參考……”蕭臨光侃侃而談。
李長安:“……”
你才是學古代文學的先天聖體。
我還知道現在王羲之能比他兒子名聲大是因為你家祖宗推崇王羲之,梁武帝蕭衍把書學位次由
() “王獻之—王羲之—鐘繇”轉為“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呢。()
誰家當皇帝不想著開疆拓土成就霸業,反而天天琢磨建立文學體係和開創宮體詩啊。
?金玉滿庭的作品《穿唐後,我和導師麵麵相覷》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反正我聽見你家這麼多藏書隻想著這些書能夠培養出來一大批出身寒門甚至連寒門都不是的人才,正好漸漸頂上世家子弟的缺口。
李長安有心將國子監擴建成一座不論出身隻論才華的國有大學,先前國子監中的藏書就不太夠了。先前國子監教授隻有二十四人,學生三百餘人,隻招收貴族子弟,李長安有意在三年內把國子監先擴建成萬人級彆的大學,在東都洛陽和北方範陽再設立兩座同等規模的大學。
那擴大藏書規模就很重要了,三百個學生需要的藏書數目和三萬個學生需要的藏書數目也得成百倍擴充。
“臨光家中既然有如此多藏書,我可否派人轉抄一些,以朝廷和蕭家的名義在長安城立一座藏書閣,供天下文人研讀?”李長安這下來了興致,興致勃勃。
“自然也會為愛卿家族記上一功。”李長安思索該給蕭家記下這個功績。
當皇帝也不能強搶臣子家的財產嘛。藏書對古人來說就是私人財產,到了明朝宋濂想要讀書都還要“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唐就更封閉了,不是關係親近都不願意借書出去,更彆提還是拿出來讓天下人免費讀了。
蕭臨光聽著愛卿這個愛稱耳尖微微一紅:“文學乃是天下人之事,為一家所私才是可惜,臣家族並無敝帚自珍之心,《昭明文選》為天下人共有,其餘藏書也當為天下人共有。”
《昭明文選》是大唐科舉必讀書目,的確是讀書人人手一本。
“……何況殿下對臣還有救命之恩,大恩大德無以為報,藏書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蕭臨光輕聲道。
李長安心想,這說話也太好聽了,什麼叫忠臣,主君一開口他就先給主君找好一係列名正言順理由,把東西雙手奉上,這就是忠臣啊。
分明是她看上了蕭家藏書,在蕭臨光嘴裡一轉,就成了藏書本就是天下人共有,本就該天下人共享了,連功勞都不要,怕擔上“挾恩自重”的帽子,還扯出來一件莫須有的救命之恩。
難怪李隆基的那麼多任宰相之中就蕭嵩全身而退,後人也都爭氣呢。
蕭臨光幽怨道:“是真有救命之恩,臣十三歲時被盜匪所掠,是殿下帶兵剿匪將臣從賊窩中救出,臣才能有今日。”
就是李長安那時候趕時間,他又嚇懵了,沒來及打招呼罷了。後來他阿爺還帶他登門拜訪過,隻是李長安隻顧著跟他阿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