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歲的秋日本就較往年寒冷些,早晚的溫度就更低了。

清晨,天還未完全亮堂起來,寬敞的路道上就傳來陣陣馬蹄聲。

於同駕著車馬,抽手攏了攏身上的呢子外套,又拽了一下頭上的薄線帽,暗自慶幸聽了自家媳婦的提醒,出門時身上的衣物才穿得足夠厚實。

他身上的呢子外套款式有型,據說是用羊毛和兔毛製成的,質地摸著稍稍有些硬,卻足夠抗風保暖,在這個季節穿可謂是剛剛好。

呢子外套是福利鋪近期上架的新品,不算便宜。

好在於同的工作比較特殊,有些補貼,於是便買回去一件,一家人還可以輪著穿,如此就感覺十分劃算了。

提到工作,於同這會兒就是在工作的途中奔波,他正打算往興和縣去。

他們一大家人本在平澤的一個村莊裡生活。

後來九鬥發了水患,村裡接到了通知,要招誌願者去做災後建設。

於同家中有好幾l個兄姐,彼時還未分家。

一大家人在一起過日子,總有些家長裡短的摩擦。說來都不是什麼大事,但也總雞飛狗跳,讓人不甚痛快。於是,於同在和媳婦商量後,乾脆徹底分出家中,一家四口直接報名誌願者搬到九鬥去了。

做出這個決定,除了想解決家庭矛盾以外,也是認為九鬥的情況對他們而言是個機遇。

如今已是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九鬥已經慢慢恢複生機,碼頭也快建好了,於同他們也徹底將這個地方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在九鬥過上了穩定幸福的生活。

於同他媳婦很有術數天賦,這是之前村裡掃盲學習時發現的。

在方軍的治地,有本事的人走哪都不愁生計,於是他媳婦剛來到九鬥沒兩天,就被治水部門給招去了,說是在做什麼水文方麵的統計工作。

於同自己沒媳婦聰明,較為突出的長處就是力氣大不偷懶,可惜在方軍的地界,這樣的人並不出挑。

好在,他比較幸運,還有重建九鬥且自願落戶的經曆,順利找到了一份在九鬥與興和兩地運送物資的工作。

這份工作待遇還不錯,有不少人羨慕,可於同對此並不滿足。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

在自家媳婦的鼓勵下,他也趁著工作閒暇自學了不少東西,近期就打算參加考試,去九鬥的運輸分部謀個文職。

九鬥與興和間的路早已修繕過,比以前好走不少,如今往來一趟的速度飛快。

眼看著就快到興和了,於同快馬加鞭提起速度,盤算著等進了城先去吃個早飯。

沒過多久,他就到了城門跟前。

時間雖早,但這會兒進出城的人已經開始排起小隊。好在守城的兵士做事很利索,隊伍一直在往前動,沒怎麼停下過。

過了一會兒,終於輪到於同。

他從懷裡掏出一張“身份證”遞過去,兵士掃了一眼,很快就揮手讓他進城了。

這種

身份證是近日剛在各地流行開的,每個正經百姓都能在戶籍部定製一張。

這東西的材質和工藝都很特彆,上麵寫著一串數字,每個人的都不一樣。

那數字的部分不知是用了什麼手段,竟然是凹進去的,還塗著一種在光下會變色的油墨,簡直和法術一樣,於同估計沒人能有造假證的本事。

不過,製作身份證也需要時間,每日戶籍部都在排隊,人滿為患,所以目前多數人仍在使用臨時戶籍。

眼下隻有少數人拿到了證件,於同就是其中之一。

對此他頗感幸運,也十分自豪。

每到要出示證件的場合,於同就會下意識將胸挺得像家裡養的大公雞一樣鼓。

這會兒,他收回了證件,便順順當當往城裡走。

隨著興和的車馬越來越多,城中也重新規劃過道路。

車馬都在路的最中間走,往旁邊還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最邊上的就是人行道。

於同輕車熟路將馬車停到運貨倉庫附近的停車棚裡,接著快步往附近的小吃街走去。

來到小吃街口,抬頭一看,空中橫著一塊兒醒目的牌子,上麵寫著“興和甘薯食材節”。

常來興和的於同對食材節並不陌生,見狀有些激動,忍不住念叨道:“太好了,已經有好一陣沒舉辦食材節,今天終於遇到新的了!”

念完,他就加快腳步走進小吃街。

這會兒快到上工時間了,小吃街也熱鬨起來。賣餐點的人嗓門響亮地喊著話,空中不時飄來勾人的香氣,於同很喜歡這樣有人氣的地方。

他走到自己常吃的一家早點攤跟前問道:“江小娘子,我看咱這又辦食材節了,你攤上有啥新鮮的好吃食嗎?”

江小娘子一笑:“原來是於大哥啊,你算是來對地方了,最近甘薯的新食譜有不少,但我家攤子做出的花樣可是最快做多的!”

“像是什麼甘薯饅頭、甘薯粉、甘薯麵條、炒甘薯粉……我們這都有!哦,不過炒甘薯粉隻中午和晚上賣,這會兒不做。”

於同聽得頭暈目眩。

甘薯,方地的人都不陌生,那是一種產量很高又能當乾糧吃的好東西。但那東西之前寶貴,都隻是聽過,很少有人親眼見過。

於同連甘薯長什麼樣都不清楚,更彆說什麼甘薯粉了,完全想不到是啥樣啥味道。

剛才江小娘子說的那些,於同都想嘗嘗看,不過肚量有限,一頓肯定吃不滿足,看來得分好幾l頓來吃了。

饅頭和麵條,都是於同熟悉的飽腹主食。想到等會兒要乾重活,中午忙起來說不定就顧不上吃飯了,他便打算在這兩樣裡挑。

但饅頭還得配點小菜吃,他遲疑片刻說道:“那就來碗甘薯麵條吧!”

“好嘞!”

江小娘子手腳麻利,沒多久就將麵條端了上來。

敦實的大碗中,灰褐色的寬麵條裡攙著翠綠的菜葉,碗底有少量湯水,看上去晶亮亮的一碗,讓人很有

食欲。於同攪拌了一下,麵已經放過了調味料汁,江家小攤的調味可以說是一絕,保準好吃。

於同口味重些,又從桌上的小罐子裡舀了兩勺辣子澆進麵裡,再攪拌一番,這下要正式開吃了。

麵條不燙,溫熱的剛好入口。

吃起來比尋常吃的麵要軟,卻也帶著一絲韌勁,或許甘薯本身帶些甜意,調味後的甘薯麵條也是甜鹹適中,是於同從未吃過的風味。

於同大口吸溜著,沒多久就把碗吃了個乾淨。

飯後十分滿足。

於同擦完嘴,剛要說些什麼,就見江小娘子正給一個客人裝外帶的麵條。

以前外帶,麵碗都要自個兒帶過來的,這次她卻是從攤位上直接拿了個質地奇怪的小圓碗裝好了,還蓋了個蓋子,放到客人帶來的塑料袋裡。

塑料袋於同認識,也是近期開始流行的東西,很神奇,明明是個兜袋,裝湯水卻也不會漏。

那小圓碗卻沒見過,看著還挺新鮮。

“這種碗是新進來的貨嗎,什麼材料做的啊?”他好奇地問。

江小娘子轉頭笑道:“是,這是城裡新弄出來的一次性紙碗,今天才剛用上。當臨時的飯盒很方便,還能幫大家省下洗碗的時間。”

等後麵哪有新的災情了,這種紙碗也輕巧乾淨,方便運輸,可供受災百姓使用。

用過的紙碗和塑料袋兜都需要丟到專門的回收桶裡,每天會有人集中回收。

據說經過處理,那些材料又能用到其它地方去,也不會浪費掉。

如果有人在城裡亂丟塑料袋,是會收到處罰的。不過,像塑料袋這樣的東西,家家戶戶一般都會留下來接著用,最不濟都能用來裝個垃圾,沒人亂丟。

反倒是紙碗不好洗,丟得就比較勤快。

之前沒有塑料袋的時候,城裡也不讓亂丟東西,還不能隨地吐痰大小便。最開始大夥還不太自在,但日子久了,習慣了,就都覺得城裡乾乾淨淨的很暢快。

不止是垃圾,其實在興和生活還有很多規則。

但正是因為這些規則存在,大夥才會感到安心和舒服,因為人人都會遵守規則做事。

江小娘子一邊忙活,一邊說著一次性碗的事,於同也邊聽邊點頭。

出於工作需要,他自認來興和城也算頻繁,卻仍追不上縣裡新鮮東西出現的速度。

最近,興和的福利鋪正在升級中,空間似乎要再擴大許多。

雖然還沒正式升完,但倉庫這邊已經多了不少好東西,他也得同步往九鬥運貨,忙得不可開交。

不過,看起來辛苦,卻也能增長許多見識,回去可以講給媳婦聽,於同覺得甘之如飴。

想到這裡,他不再耽誤時間。

飛快起身告彆江小娘子,於同又去臨近的攤位上買了個烤紅薯揣在懷裡。這東西聞著香噴噴的,聽說也頂飽,餓了墊巴幾l口再合適不過,很適合工作間隙拿出來吃。

買完,就要趕緊

去安排運貨的事。

這次要運的重點物品,就是一批“塑料製品”。

此前,塑料這東西是誰都沒聽過的,但後來福利鋪一上新,大家一用,就察覺到了其中的便捷之處。

就拿塑料盆來說,比起木盆的重量簡直就是輕飄飄的一個,又很便宜,質量也挺結實,輕易不會摔壞,在哪都好攜帶。

說點不吉利的。

日後若是遇到事了,背著這個盆逃荒都能輕鬆許多。

往常逃難時誰會帶盆?木盆子簡直沉死人,塑料盆就沒有這樣的困擾。

再就是一些塑料餐具,也都是輕巧耐用的款式,還有些杯子衣架類的小玩意,全是常用的東西。

還有一種新奇的東西,名叫保鮮膜,竟然是透明的,和玻璃很像。說是用上它就可以讓食物存放更久,不容易壞。

於同剛打眼一看,發現小吃街已經有不少攤子都用上保鮮膜了。

琢磨事情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於同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倉庫門口,門前又是排起了不少人。

畢竟不止九鬥,其它地方也是需要從這裡運貨的。

站在於同前麵的恰好是個熟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