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眯著一雙渾濁的老眼盯著李長安看了片刻,試圖從她臉上看出些什麼來,可惜李長安臉上隻有最真摯的笑容。
一無所獲的李隆基隻能悻悻收回了視線,這些年他雖然和李長安甚少見麵,可李長安所做的那些“豐功偉績”卻絲毫不落都傳入了他的耳中。
就連他身邊的宮人也都是李長安的人。
李隆基一開始想裝作不知道那幾個宮人是李長安的人,畢竟他和李長安之間雖然說不上仇恨,可也沒什麼父女之情,更是因為皇位爭奪還摻雜著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厭惡。
奈何那些宮人總是“不經意”在他麵前提起陛下近來又做了什麼,今年國庫稅收增長多少,哪位將軍又打下了多大的疆土……李隆基想裝作不知道,自欺欺人都做不到。
他真的一點也不想知道李長安是個多英明的帝王,那隻會襯得他更加昏庸。
“既然皇帝心裡有數,那朕就不多過問了。”李隆基沉默片刻,歎息一聲。
那些兒子來找他的心思他何嘗猜不到,無非就是想讓他借著孝道從李長安那替他們謀取一些利益罷了。
可那些兒子的利益跟他有什麼關係?李隆基冷漠想,他要是真願意給這些兒子權力,二十年前就給了。他當皇帝的時候不想給的東西,當了太上皇之後更不會願意去費心找現任皇帝去給他們要權力了。
甚至就連他今日把李長安叫來,也不是為了給那幾個兒子要權力。
“你這些年把他們心養大了。”李隆基頗有深意提點了李長安一句。
“朕聽說你還費心給他們請名師教導,甚至還鼓勵他們結交世家子弟。”李隆基低頭打量著自己的指甲,“你那些兄弟,你好吃好喝供著他們就夠了,莫要太仁慈。”
“也不必重用他們,不要養大了他們的心。”李隆基傳授著自己對待兄弟的經驗。
李隆基恨鐵不成鋼:“宗室和親王勾結在一起,就算動搖不了你的皇位那也鬨心。”
他可太清楚那些世家和宗室子弟勾結在一起會有多讓人糟心了。皇帝想要打壓世家,世家就會和宗室勾結在一起給皇帝添麻煩。
李長安笑了笑:“都是自家兄姐,自然要人人如龍才能給大唐做貢獻了。”
李隆基翻了個白眼:“彆怪朕沒提醒你,李唐皇室可不出老實人,太宗皇帝那時候也不是沒人造他的反,你彆以為你能壓住所有人。”
“野心,是李唐血脈裡永遠壓不住的東西。”
李隆基自嘲一笑:“我把兒孫都困在十王宅百孫院中,不也沒防住你嗎?”
李長安樂嗬嗬道:“有野心是好事啊,我們李唐的子孫就應該有這樣的誌向。”
李隆基:“……”
我以前當謎語人的時候也這麼討人厭嗎?
李隆基無語移開眼神:“行了,皇帝還有政務要處理,你回去吧。”
反正李長安說的話他是一句都不信。
李長安對自己那些親戚的確都很好,這倒是不假。十王宅和百孫院因為距離大明宮足夠近,所以被李長安改成了大唐文化一條街坊市,這些親王沒了住的地方,李長安就把他們都接進了大明宮內居住。
登基之後,李長安狠狠減少了一大半宮人,李隆基在位末期的三萬多宮人被李長安裁剪的隻剩下一千餘人,李隆基那些妃子願意出宮不願意出宮的都被李長安遣散了。大唐風氣開放,並不介意女子二婚,旁的不說,武則天和楊玉環算起來也都是二婚,妃子出宮也沒什麼不能嫁人的。
願意回家的妃子就出宮回家,不願回家的妃子就二次招聘,既能留在宮裡做女官,也可去下麵的工廠中做管事。
騰出來的大片宮殿正好給親王公主住……咳咳,在李長安看來,反正這些人也住不了幾年就不用再花心思去給他們新建王府公主府了。
把自己這些兄姐們都接入宮以後李長安又專門請名師教導他們詩書和騎射,甚至還返聘了已經退休的嚴挺之和張九齡來給他們講課,簡直就是把他們都當做太子太女一樣培養。也不禁止他們和朝中臣子交往,就連一些有小心思的親王暗戳戳勾結世家,李長安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看不見。
算一算,如今也的確該到了讓他們為大唐做貢獻的時候了。
李長安秘密傳召李泌:“你把這些年各個親王公主走得近的官員名單整理一份給我。()”
“現在是否有些過早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李泌是知道李長安計劃的知情人,他詫異道,“陛下先前不是說等到打下契丹之後再行此事?”
李長安戲謔道:“自然要早做準備,省得到時候那些人翻臉不認賬。”
很快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單就落到了李長安手中。
壽安五年二月,大唐發檄文譴責契丹在安祿山叛亂之際與叛賊安祿山沆瀣一氣的罪行,宣布要興兵討伐契丹。
這篇檄文由李白和杜甫聯合撰寫,杜甫負責寫前半部分契丹有多可恨、害的大唐百姓有多麼慘,李白負責寫後半部分號召大唐將士保家衛國,報仇雪恨。
檄文一出,大唐人人亢奮,一邊罵契丹一邊踴躍報名參軍。
契丹可汗阻午可汗收到大唐的檄文之後十分畏懼,吐蕃那麼強大都被大唐說滅就滅了,他們契丹雖說不弱可比起吐蕃還是差了一截。
阻午可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