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不甘心把自己的幾張試卷來回翻了幾遍。
這一次科舉改革主要是為了更加公平,考試內容比起先前並沒有多大改變,依舊是時務策論、帖經、詩賦幾類,往後數年會漸漸側重實務策論,給考生留出適應時間。
策論應該沒問題,整個大唐誰能比她更熟悉時局啊,這次策論的主題是“收複河西”,李長安從後勤、戰局、吐蕃大唐強弱之處對比等方麵綜合論述,李長安覺得就算是讓剛打了勝仗的主帥郭子儀來寫也不會比她寫的更好了。
還有詩賦,她可是專門找杜甫來給自己補習了怎麼作詩。李長安心道,黃庭堅、張籍這些學杜甫的詩人還是自己師弟呢,就連韓愈、蘇軾也都學過杜甫詩,四舍五入也算自己師弟。她那些隻是從紙上學過杜甫詩的師弟們都那麼厲害,沒道理她這個杜甫親自輔導出來的親傳大弟子會寫不好詩啊。
那就隻能是帖經出了問題,李長安哼哼唧唧,她帖經的確差了一點,畢竟她事務繁忙,一天隻能抽出來一個時辰讀書,自然不及那些全職備考的士子博覽群書。
李長安心安理得找好了理由,都是朕太忙了,沒有時間複習才這次才沒考上。
“陛下。”一道溫潤的聲音從殿外響起。
“進來。”李長安聽出了來人的聲音。
蕭臨光從殿外走了進來,手中還端著一碗溫熱的梨湯,把梨湯放在了李長安麵前的桌案上。
臨近年關,殿內炭盆燒的乾燥,政務又多,李長安這段時日有些上火,半月前蕭臨光偶然注意到李長安上火之後,就開始鑽研清熱下火的膳湯,一連給李長安送了半個月的梨湯。
李長安封賞自己從龍功臣的時候本來想著給蕭臨光封一個實權官職,可蕭臨光找上她說他無心仕途,隻想在新建起的藏書閣做一個修書翰林。
長安城內的大片空地實在不錯,李長安想要建造大唐圖書館、博物館,和長安大學,這幾樣都需要大片地方。一來二去,她就盯上了李隆基原本住著的興慶宮,正好地方大,裡麵的宮殿建築麵積也大,略微改建就能容納數萬人。
隻是現在藏書閣還沒建起來,蕭臨光也就無所事事,乾脆就先在李長安身邊做了個翰林,翰林院就在皇城內,也離大明宮很近。
蕭臨光輕輕掃了一眼桌案上隨意攤開的幾張試卷,拿出了自己早就打好的腹稿,拱手道:“臣恭喜陛下。”
“朕連進士都沒能考上,何喜之有啊?”李長安哢嚓哢嚓啃著梨湯裡的半顆大梨。
“自前朝以來,科舉皆是以門第論人才,如今陛下銳意改革,整頓科舉,科舉不再以出身論人才。”
“正是因如今科舉公正,無人徇私,陛下才未成進士。”蕭臨光眼神清澈真摯,“倘若有徇私之可能,那考官必定能認出陛下親筆,不敢不擇陛下。”
李長安抬頭看了一眼給她找理由的蕭臨光,笑了一下:“愛卿言之有理。”
算了,他又不當權臣,說話好
聽就行了。李長安心想,蕭愛卿佞臣,說話卻實在好聽,不過這個性格的確不適合當權臣,這也太順著她了。
蕭臨光察覺到李長安心情好了一些,也彎彎眉眼,端著乾淨的湯碗離開了太極殿。
出了殿門以後還輕聲哼了幾段小調。
正巧被來找李長安的楊玉環聽到,看了蕭臨光一眼。楊玉環自小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中,也是在洛陽長大,蕭臨光哼的小調正是洛陽地方情歌小調。
楊玉環若有所思,挑眉轉身邁入殿內。
“玉環?”李長安沒有想到楊玉環會這個時候來找她。
“我是來向陛下辭行的。”楊玉環開門見山。
“我和公孫大娘說好了,隨公孫大娘一並離開長安城,去遊曆天下。”
李長安用不著那麼多宮人,也不像李隆基那麼癡迷音律,她登基後遣散了一大半宮人和教坊司樂人。
公孫大娘和她的那群弟子就是其中一部分。被遣散後,公孫大娘打算帶著弟子們遊曆天下,邊四處巡演邊收養一些孤女教她們劍術。
楊玉環和公孫大娘是舊識,公孫大娘是義氣女子,知道楊玉環有遊曆天下之心,又恐怕自己容貌惹來禍事之後便主動邀請楊玉環一同出發。
“這麼著急嗎?不等著過完年再走?”李長安聽到楊玉環的話之後也替她感到高興。
如今這世道還不算很太平,楊玉環能和公孫大娘一行人同行,既安全又能遊曆天下,是再好不過了。
“我和公孫大娘都想去洛陽過年,我想去看看父母和叔父的墳墓,公孫大娘想看看洛陽繁華,就不留在長安城過年了。”
楊玉環托著腮幫:“在長安城過了這麼多次年,我早就過夠了。如今夙願已了,也該去過我自己的日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