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盯著藥方看了許久。
她嘴角抽動了一下。
傳聞清朝太醫發現人攝入大量鉛會昏昏欲睡,於是就將鉛製成了鉛白霜作為安神湯的重要藥材。
在清朝太醫的奇思妙想下,大清的皇子公主不僅不哭鬨了,而且平均壽命也高達二十八歲,成年前死亡率近半,大清太醫堪稱反清複明第一職業。
可她麵前這幅藥……不僅加了鉛啊。
朱砂、雄黃、全蠍、鉛白霜、甘草提取物……
沈初聲音柔和:“我聽聞右相為朝政操勞,殫精竭慮,整日發怒,作為下官,自當體恤上官。()”
李長安把眼神從藥方上移開了。
“甘草提取物有什麼用處?⑷()_[()]⑷『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沈初“啊”了一聲,笑道:“對低血壓有好處。”
李長安眼皮跳了跳。
她不禁回想起李林甫那個看這個不順眼,嫉妒那個,陷害無辜的小肚雞腸模樣,還有他“索鬥雞”的外號。
怎麼看,李林甫也是高血壓人群,跟低血壓扯不上關係吧。
“他本來也活不了多久了。”李長安忽然開口道。
她和李林甫一直維護著表麵和平,先前從未直接對李林甫下手過。
唯一一次牽扯李林甫還是因為她想要洛陽,才會借助日蝕謠言逼迫李林甫斷尾求生,她針對的人也不是李林甫而是蕭炅。
有李林甫壓著,楊國忠才沒法上位,李林甫起碼還是個能控製局麵的右相,楊國忠那才真不是個東西。
而且朝堂現狀也跟李林甫沒有多大的關係,究其原因還是出在李隆基身上。李林甫死了,李隆基會用楊國忠,就算再把楊國忠殺了,李隆基照樣會再用一個陷害忠良的奸佞為相。
開元前中期,大唐朝堂上都是忠臣,邊關都是良將,天寶以後,大唐朝堂上都是奸佞,邊關除了安祿山就是史思明,難道真的是因為這一屆朝臣品行不如上一屆朝臣嗎?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李林甫下手風險太大,以及李林甫曆史上死的已經足夠早了,和李長安沒有直接利益衝突。
李林甫是會陷害忠良,可楊國忠當宰相的時候也沒少陷害忠良啊。
對李林甫下手,是一件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
當然,要是李林甫能無緣無故死掉,李長安肯定也會放兩掛鞭炮慶祝,可讓她自己動手,李長安就要再斟酌一下了。
沈初歎息道:“李林甫能壓製住安祿山,可也能幫扶安祿山。”
他一雙如大海般平靜的眸子看著李長安,溫聲道:“我們都知道這顆炸·彈會爆炸,長安,我們得提前引爆它。”
“要是能選,我還是想讓這顆炸·彈不要爆炸。”李長安歎了口氣,坐在月牙凳上托著臉。
可惜關中與河北的矛盾從大唐開國時期就已經種下了,節度使製度也不是李長安能說了算的事情,隻要地方和中央有矛盾,地方節度使還有兵權,那藩鎮
() 割據就避無可避。
關隴地區與河北地區的矛盾早就激化的很厲害了,武周時期,營州兵變,一營兵變而在短短數月內擴張到數萬軍隊,俘虜二十七個大唐將領,武皇前後出動四十萬大軍才平定叛亂,這幾乎可以說是安史之亂的前演,隻是武皇沒有李隆基騷操作那麼多,第一時間就平定了叛亂,這才又壓了河北幾十年。
沈初隻是平靜的看著李長安:“可是它就在這,我們隻能選擇它爆炸的時間,沒辦法排除它。”
李長安平靜道:“是啊,沒辦法排除,隻能選擇提前引爆或者往後拖延。”
關隴與河北的矛盾從大唐建朝時期就存在了,河北的竇建德、劉武周是大唐建朝時候的敵人,尤其是竇建德,他本身就是河北地主豪強推出來爭霸天下的代理人,奈何李世民實在是天降軍神,收割全場,連斬河北諸強。
而後河北集團不甘心,在儲位爭奪中又支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結果李世民搞了玄武門之變,稱帝,河北集團和關隴集團就成了皇權打壓對象。
到了李治武則天時期,則是不分地域,所有世家豪族一股腦打壓。
如今李隆基時期,更是對河北實行重稅壓製,河北又是麵對北方諸族的前線,被征召的將士最多,流血最多,而民風也最為彪悍。加上科舉根本就不錄取河北士人,有本事的人沒有上升渠道……
你大爺的,我有刀劍有戰馬你李唐還敢剝削欺壓我,不造反還有天理嗎。
這顆炸·彈終究會爆炸。
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史思明,沒有史思明也會再有旁人,殺一個反賊,河北豪族就會再推另一個反賊出來。河北豪強被壓製了一百年的仇恨,隻有鮮血能化解。
更彆提安祿山本來就想要造反,天寶五載,王忠嗣就發現了安祿山要造反,然後將此事上報給了李隆基,隻是李隆基不信罷了。
朔方與範陽雖同為邊關,可也相距千裡,王忠嗣天寶五載能發現安祿山謀反的確切證據,隻能證明安祿山早就生了反心。現在已經天寶四載了,安祿山估計已經開始為造反做準備了。
沈初又道:“矛盾越往後拖隻會越嚴重。”
李林甫死了,楊國忠或者其他人上位,無論是誰上位,都會防備安祿山,安祿山服氣李林甫卻不會服氣他們,到時候安祿山如果不想走皇甫惟明或者曆史上王忠嗣的老路,就隻能造反。
倉促之間被半自願半逼迫著造反與準備充足起兵造反的破壞力顯然會有差距。沈初的想法一開始就很明確,那就是儘可能削弱安史之亂-->>